
今日立冬

立
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活動逐漸頻繁,氣溫下降趨勢加快。
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代表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
傳統習俗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立冬也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時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生活的興旺如意。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等習俗。
冬日養生
補冬 -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古時農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這天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
掃疥 - 過去立冬,河南、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還有用各種香草、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的活動,稱為「掃疥」,以求治癒疾病,保證身體健康過冬。
吃生蔥 -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立冬吃餃子的由來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布施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

結語
悄然冬日,秋天似乎還未離去,校道旁的銀杏來不及飄落,楓紅正當時,四季就要到了最後一程。但櫻花已開,松柏依然,針織衫的溫軟足夠抵禦時間的流逝。
有人說冬至收藏了四季的溫度,用枯藤纏繞的乾癟的筆,只編成一本僵冷的詩集。但是冬季以氤氳的霧氣和飄雪點染冬陽,讓詩集充滿和煦。

也許眾多生靈在這時開始隱形遁跡,而春天正為那本沒有前言的詩集,寫著花香鳥語的序。
異鄉求學的學子,此時也許也有萬千思緒,問我何時歸故里,大約在冬季,奈何燕然未勒,只待草長鶯飛時。
同學們,心有餘熱,不懼一時之寒。前方有光,心之所往,嘗盡冷暖,方能成長。
冬天來啦,別忘了添衣保暖,多喝熱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