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遺產是全民的遺產,遺產日也是全民的節日。今年6月9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千龍網記者走進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帶您了解這所學校的「非遺課程」,看看「毛猴」這項民間藝術是如何傳承的。
千龍網北京6月8日訊 提起「毛猴」,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的那些活潑可愛的小猴子,或是在《西遊記》中看到的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還有動畫片《猴子撈月》中機敏頑皮的卡通形象。但這些都不是,它是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品,現在,就連生活在首都的北京人都很少有人了解它。但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的校園裡,你要是問這裡的學生,他們會如數家珍的給你講述「毛猴」的故事,並會送你一隻親手製作的「小毛猴」。
圖為孫晨教授學生製作「毛猴」。孫晨供圖 千龍網發
孫晨老師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現為豐臺區骨幹美術教師,中國藝術家聯合會研究員,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豐臺區教育學會美術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中小學教師資格國考面試考官、豐臺區第六屆師慧杯評委。其所授的課程曾獲得首屆教育部一師一優課部級優課、全國優質課二等獎、北京市第二屆初中教師基本功一等獎等榮譽,他所教授的《造作毛猴》校本課程被評為首屆豐臺區精品校本課程,深受學生們喜愛。
留住文化之根 守護文化之魂
學校作為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在傳承民間藝術方面開展了有意義的探索。
圖為孫晨教授學生製作「毛猴」。孫晨供圖 千龍網發
據孫晨介紹,從2010年開始,學校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傳承活動。通過調查了解學生需求,結合學校資源優勢,通過組織學生走訪民間藝人,走進北京民俗一條街,邀請民間藝人走進課堂等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了解並感受到像毛猴、泥人、花燈、剪紙等這些老藝人親手創作的民間美術作品,還體驗了這些漸漸淡出學生視野的民間藝術瑰寶的製作。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民間藝術的魅力。
活動後,學生們深刻反思,過去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專家和國家文化部門要做的事,與自己關係不大,再者離自己太遠。現在轉變的這種看法,原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自己身邊,人人有責。傳承傳統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使學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開發校本課程 感受「非遺」魅力
《造作毛猴》校本課程是學校開設的特色校本課程之一,孫晨老師說:「學生剛開始認為這些老物件『難登大雅之堂』,根本看不起這些『土裡土氣』的作品,但隨著課程的深入開展,學生們開始興奮起來,在校本課程中,學生們可以親臨其境地感受和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寶貴的民間藝術瑰寶毛猴藝術的魅力。」
圖為孫晨教授學生製作「毛猴」。孫晨供圖 千龍網發
據孫晨介紹,以往民間藝術大都是口傳心授,少有固定的繼承群體,技藝更是在民間傳承,缺乏科學有效的組織學習,使得許多優秀的非遺民間工藝逐步走向了固步自封,後繼乏人的窘境。毛猴藝術也正面臨消失的危險,因此,《造作毛猴》校本課程的開設使得毛猴這種優秀的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在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和傳承。「這不僅是寶貴的北京非遺民間工藝資源,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古老生命記憶的延續,同時,也是一個民族生存精神、生存智慧及活態文化存在的認知過程。」
學生們在教師引導下不斷進行學習反思,現在學生們通過學習已經能夠將「毛猴」進行獨立創作了,同學們都感覺自己和「毛猴」很有緣分,遇到什麼想表現的事情和主題的時候,都願意用「毛猴」的形式來表現。
讓學生發現自己 綻放生命光彩
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學校在傳承民間工藝美術的基礎上,開始了「走進老北京傳統美術」專題課程建設,使形式更加多樣,覆蓋範圍更加廣泛。學校立足傳統,非常重視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傳統的民間藝術引入課堂,開設花燈、泥塑、麵塑、臉譜製作等民間工藝課程。
學校還舉辦了「民間藝術進校園」開放日活動,全體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專門邀請市級民間藝術家走進校園。這些藝術作品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學生們通過學習和親自動手實踐,不僅鍛鍊了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還深刻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實現了民間藝術與校本課程的有機結合,活動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圖為孫晨製作的「毛猴」作品。孫晨供圖 千龍網發
過去的「毛猴」是將老北京的風土人情以特殊的視角記載,而現在製作「毛猴」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記錄學校的故事。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南校區初一(9)班王楚涵同學表示,「我現在已經能創新製作『毛猴』了,感覺自己跟『毛猴』很有緣分。遇到什麼想表現的事情或主題時,都願意用『毛猴』表達出來。我體會到了意向造物的神奇,『毛猴』越看越有滋味,不琢磨是體會不出來的。」
在孫晨老師看來,「毛猴」作為老北京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曾經點綴著北京城的街頭巷尾,彌留著北京人的美好回憶。「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已經丟掉了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丟的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因為它是文化之根,文化之魂。『毛猴』大小雖然僅在方寸之間,但卻承載著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文化,我們要共同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記者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