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學教育 · 文化 ·

為什麼香港人講粵語夾帶英文,湛江人講粵語卻夾帶普通話?

粵語,作為一種悠久而豐富的漢語方言,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和風格。在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等地區,有數千萬人使用粵語作為日常交流的工具。然而,在這些地區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口音和用詞習慣。今天,我就想探討一下兩個地方的粵語差異:「香港」和「湛江」。

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長達156年之久。在這段時間裡,英國人對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英語的普及和融合。英語成為了香港的官方語言之一,並且在教育、商業、法律等領域廣泛使用。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英文單詞被引入到了粵語中。

例如,在香港人說話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他們夾雜著一些英文單詞或短句:

- 幫我scan入電腦做個copy(幫我掃描到電腦做個複印)

- 我要book場(我要預定場地)

- 你feel唔feel到?(你感受到沒有?)

- 我同佢幾時都咁fen嘅啦(我跟他什麼時候都是這麼要好的啦)

有時候他們還會把英文單詞簡化或變形後再使用[^3^][3]:

- OT(overtime加班)

- pro(professional專業)

- U(university大學)

這種中英夾雜的「港式粵語」,反映了香港人對於兩種不同文化和語言的融合和創新。它也體現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所具備的開放性和多元性。

而湛江,則是一個相對較小而傳統的沿海城市。它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上,並且與海南島隔海相望。湛江市區原來屬於遂溪縣和吳川縣的部分地區,並且說著雷州話和吳川話。後來在清朝康熙年間因為廢除海禁而開始發展成一個商埠,並且引進了來自廣州、潮汕等地的粵語說話者。這些移民帶來了不同的方言和文化,使得湛江的粵語呈現出多樣化和複雜化的特點。

在清朝末期,湛江因為其地理位置和港口優勢,成為了法國在中國的唯一租借地。法國人在1899年11月16日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廣州灣租界條約》,將廣州灣租借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租期為99年。法國人在湛江建立了行政中心白雅特城(Fort Bayard)和商業中心赤坎,並且修建了鐵路、電線、燈塔、炮台等設施。

然而,法國人對於湛江的殖民統治並沒有改變當地粵語說話者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認同。相反,他們遭到了當地人民的抵抗和反抗。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高州府宣布反正,並且成立都督府。在1925年至1927年間,廣東省農民運動委員會領導了「打倒白雅特」的武裝起義,攻擊了法國駐軍和殖民機構。在1938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占領了廣州灣,並且與法國進行共管。在1945年10月19日,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了廣州灣,並且將其改名為「湛江」。

由於歷史原因,在今天的湛江市區內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法式建築、街道名稱和紀念碑等遺蹟。但是,在語言方面,則沒有留下太多痕跡。相比之下,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內使用粵語作為主要交流工具的地區中(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等),普通話已經成為了官方推行和普及的標準語言,並且在教育、媒體、公共場合等領域被廣泛使用。

因此,在今天我們可以聽到很多湛江人講粵語時夾帶普通話詞彙或短句:

- 我們要堅持學習普通話。

- 你有沒有看過《還珠格格》?

- 這個菜很好吃,就是有點兒辣。

- 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我們學校最厲害(厲害)的學生。

這種「普粵混搭」的「湛式粵語」,反映了湛江人對於兩種不同文化和語言的適應和融合。它也體現了湛江作為一個沿海城市所具備的包容性和進取性。

綜上所述,「港式粵語」與「湛式粵語」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於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因素造成的。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獨特性。它們既是粵語這一方言的不同表現形式,也是粵語說話者的不同文化身份的體現。

作為一種悠久而豐富的漢語方言,粵語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無論是香港人還是湛江人,無論是講英文還是講普通話,他們都應該珍惜和傳承自己的母語——粵語。因為粵語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一種文化遺產和民族情感。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