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藝術 · 文化 ·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萬古愁」楊基詩二首,風格清俊纖巧

導語:楊基(1326~1378)是元末明初的詩人,字孟載,號眉庵。他原籍四川樂山,後家居江蘇蘇州。

楊基曾在元末張士誠幕府任職,明初官至山西按察使,後因被讒而罷職,死於勞役。他還工於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他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楊基曾在元末張士誠幕府任職,明初官至山西按察使,後因被讒而罷職,

《登岳陽樓望君山》

洞庭無煙晚風定,春水平鋪如練淨。

君山一點望中青,湘女梳頭對明鏡。

鏡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兩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萬古愁。

洞庭無煙晚風定,春水平鋪如練淨。寫詩人登上岳陽樓時的第一眼景象,描繪了洞庭湖在晚風平息後的清澈明淨,沒有一絲煙霧,春水如同潔白的絲綢般平展。這句既點明了時間和地點,又營造了一種空靈寧靜的氛圍,為後面的寫景和抒情做了鋪墊。

君山一點望中青,湘女梳頭對明鏡。寫詩人從岳陽樓遠望君山的情景,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島,相傳是湘水女神的居所,湘水女神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為了舜帝殉情於湘江,化為湘水之神。詩人借用這個神話故事,將君山比作湘女對著明鏡梳頭的形象,富有想像力和詩意,也暗示了詩人對湘女的懷念和同情。

鏡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兩悠悠。詩人從遐想中回過神來,發現原來是湖水倒映著山色,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山也悠悠,水也悠悠,給人一種閒適恬淡的感覺。詩人用芙蓉來雙關湖中的荷花和鏡中的美人,既寫出了湖水的清澈,又襯託了湘女的美貌,也表達了詩人的讚嘆和惋惜。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萬古愁。詩人由寫景轉入抒情,他將目光從君山擴展到整個洞庭湖,希望湖水順著長江東流,帶走自己的無盡的愁苦。詩人用巴陵代指岳陽,用萬古愁代指湘水女神的哀怨,既寫出了詩人的身世感慨,又寄託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使詩情由清淡而濃烈、深沉、激憤,展現出更豐富深廣的主題。

這首詩是詩人登上岳陽樓望君山的感想,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君山的景色,化人我於一體,熔古今於一爐,通俗而又深沉,清新而又自然。詩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詩的語言精練,詩的意境開闊,詩的情感真摯,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字孟載,號眉庵。他原籍四川樂山,後家居江蘇蘇州。

《長江萬里圖》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見岷江發源處。

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回向東去。

江水東流萬里長,人今漂泊尚他鄉。

煙波草色時牽恨,風雨猿聲欲斷腸。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見岷江發源處。詩人介紹自己的家鄉,位於四川省北部的岷山以西,可以看到長江的源頭岷江。

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回向東去。詩人描寫長江的壯麗景象,三巴是指東漢末年分設的巴郡、巴東、巴西三郡,相當於今四川省嘉陵江和綦(qí)江流域以東的大部地區。詩人用「春霽雪初消」形容春天的氣候變化,雨雪停止,天氣放晴,冰雪融化,江水增多。詩人用「百折千回」形容長江的曲折蜿蜒,流經山川險阻,向東奔流。

江水東流萬里長,人今漂泊尚他鄉。詩人由寫景轉向抒情,以東流江水喻離鄉之苦,表達了自己和同鄉的流落異地的悲哀。詩人用「萬里長」形容長江的廣闊和遠方,也暗示了自己和家鄉的距離和思念。詩人用「漂泊」和「尚他鄉」形容自己和同鄉的無依無靠和無奈,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變遷。

煙波草色時牽恨,風雨猿聲欲斷腸。這裡是詩人對離愁別恨的更深一層描寫,以長江兩岸的普通景物為媒介,抒發了自己的惆悵和悲傷。詩人用「煙波草色」形容江邊的優美景色,但卻引起了自己的「牽恨」,因為這些景色讓他想起了家鄉和故人。詩人用「風雨猿聲」形容江邊的淒涼聲音,但卻讓自己「欲斷腸」,因為這些聲音加深了自己的孤寂和哀愁。詩人用「恨」和「斷腸」兩個字,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達到了極點。

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詩人以長江為線索,從家鄉到遠方,從寫景到抒情,將遊子的思鄉情表現得豐富深厚,情因景顯,景因情深,清新流暢,自然渾成。這首詩也是一首典型的畫意詩,詩人以畫為媒介,從畫中感悟到自己的心境,將畫中的景物與自己的情感相融相生,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相得益彰,相映生輝。

導語:楊基(1326~1378)是元末明初的詩人,

總結:楊基的詩歌風格可以概括為清俊纖巧,重內心抒情,擅長寫景詠物。他的詩語言細膩優美,但有些過於纖巧。他的詩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變遷。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