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人微報 · 美食 ·

保守與開放交鋒下的現代湘菜展望

酒樓設計。這是玉樓東取法北京,這是天然台效法滬式洋樓,而湖南人所拋棄的,

現代化浪潮的推動,湖南地域意識的興起,外加文化層面的建構,使得現代湘菜傳統得以基本確立。20世紀上半葉基本成型的現代湘菜傳統,具備前現代時期湘菜所不具備的特點,其重要的貢獻即是開放性和保守性相互交錯。

一、飲食現代化:開放和保守可以並行不悖

在見識過北京、上海等地的酒樓之後,湖南人毅然拋棄了舊有的酒樓設計。這是玉樓東取法北京,這是天然台效法滬式洋樓,而湖南人所拋棄的,是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園林式餐廳。《李輔燿日記》記載:「曲園為黃介孚宅後圃,即陳左卿丈桐蔭園舊址,前年始闢為酒館,改造洋式樓閣,花竹掩映,院宇開朗,遂為省中酒樓之冠矣。」曲園原本是黃介孚的後花園,然而依然改造為洋樓,這種設計上的改變竟也能獲得老紳士李輔燿等人的認可,使得曲園的店面設計一躍而為湖南第一。這種依然革故鼎新的開放心態,與湖南之所以能成為清末維新運動的發源地一脈相承。而最早建立湘菜傳統的葉德輝、譚延闓、曹藎臣等人絲毫也不保守,他們可以迅速吸納白蘭地和啤酒,敢於率先親近西餐和日本料理,甚至並不懼怕改革湖南的烹飪技法。

與這種開放和包容心態相比,湖南人在飲食上還頗具有科學精神。湘西人陳渠珍(1882-1952)對家鄉鳳凰的社飯便有著鑽研的精神,試看他的《寥天一廬日記》:「社飯味絕佳,亦吾鄉所最盛行者。惜歷次所煮非生硬即柔濫。去歲伯漪等所送之社飯則極為合適。力庸今日煮社飯,予令請伯漪代煮,留心一看,未必不能自煮。事畢至萬天宮,伯漪正為拌米及肉菜、油鹽上籠灌湯,又為炒沖菜,是極有經驗者,得此一度實驗,以後或不致有失也。晚餐食社飯,味極佳。」在陳渠珍身上,大膽將外地風味引入長沙的開放心態也尤其明顯。

傳統並非僵死而固化的遺產,而是如流水一樣,不斷吸納支流,不斷前進的文化長河。現代湘菜傳統中的開放性一面也正如此。

然而,湘菜有開放與先鋒的一面,卻也如湖南人一樣,自身還得流淌著保守的血液。這使得現代湘菜傳統也具有頑固保守的一面,如王先謙在1911年後的某封書信告誡自己的管家:「由長至平客店飯菜價昂,而無可吃之物,我們行路,只炒豆豉肉丁一碗,隨帶醬菜。到店,屏去魚肉,只用小菜一二樣,又省錢又好吃,汝可在家替羅師爺安頓。」從長沙到平江的道路上,王先謙執著於儉樸的湘菜,所需要的無非豆豉肉丁和醬菜。而明代方進入中國的辣椒,在湖南紮根之後,也成為湖南人飲食上的執念。連譚延闓也不例外,在他的日記中頻頻提及辣椒,如:「惟食涼麵二盌耳。最佳者,辣椒勝蒜泥也。」「向廚菜尚不惡,釀辣椒尚不如午食之釀蓮花白也。」「切嫩雞塊更同炒兼可放茴香、辣椒或蒜」「菜有心思,然多落套,以干燒鰒魚炒辣椒葉為最,紅燉肘子次之。」譚延闓也一併迷戀湘潭醬油,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外國醬油也有同等的欣賞,日記中有云:「食日本醬油鮑魚,甚佳。」譚延闓之後,尤其是1949年之後到1978年,現代湘菜的保守性一面日益凸顯,在湘菜菜譜中儘管還保存有魚翅、鰣魚等菜餚,但市面上以湖南技法烹飪的卻已很少見了。

不悖在見識過北京、上海等地的酒樓之後,湖南人毅然拋棄了舊有的

值得注意的,近些年湘菜保守主義有抬頭傾向,這主要體現在:對辣椒傳統的強調,對湖南本地食材的強調,對外地菜系的可以貶低,對西洋餐飲的輕視等等。然而,強調湘菜傳統中的保守一面固然可以更加凸顯湖南的特色,卻很可能使自己喪失吸納外來資源的機會,容易陷入坐井觀天而不自知的窘境。在最近飲食本地化的浪潮下,組庵菜再度成為湖南人邁向高級餐飲的重要飲食資源,於是什麼是真正的組庵菜成為業界爭議的熱點。然而從現代湘菜自身演進的邏輯看,與其爭論什麼是正宗的組庵菜,不如好好研究什麼樣的組庵菜還能在今後具備旺盛的生命力!

二、現代湘菜傳統將走向何方

在現代湘菜傳統確立之後六十多年,我們重新追尋現代湘菜的傳統,顯然並非僅僅為了緬懷昔日的湖南飲食的榮光,而是為了給湖南飲食的未來提供一些可能的選擇。這種可能性的選擇,在「出版湘軍」最重要的產品——《走向世界叢書》中早已宣告。

在這方面,湖南醴陵人鍾武雄(1918—2017)身上具有豐富的參考價值。鍾武雄是海內外湘菜界耳熟能詳的人物,改革開放後,他常回湖南,在政商界穿梭,服務鄉梓,與餐飲界也多有互動。然而少有人知道鍾先生曾在海外出版過一本湖南菜譜。而這,也是海外最早的湘菜菜譜,甚至可說是海外第一本湘菜著作。這本著作便是《Henry Chung's Hunan Style Chinese Cookbook》,1978年5月由美國Harmony出版社出版。書中的菜單,大多是鍾武雄的湖南餐館售賣的,比如紅燒肉等等。其中還一些不倫不類的菜,如紅燒牛肉,顯然這道菜與湘菜關係並不大。然而去國三十年,又要在美國生存紮根,鍾武雄餐館中的湘菜面目與湖南本土的湘菜自然不能不有較大差別。值得關注的倒是:這本英文菜譜伴隨著鍾武雄的Henry's Hunan Restaurant(湖南餐館)一起在美國享有盛譽。鍾武雄在海外的成功提醒我們思考:在湘菜的整個歷史長河中,湘菜可以是什麼?今天的湘菜一定要是昨天的湘菜嗎?其間能否有一些差異,甚至是較大的差別?不容否認的是,隨著上海湘菜協會的成立,在中國最一線的城市「北上廣」,湘菜都具備規模化、集團化和組織化的特點。數萬家湖南之外的湘菜館,如同湘軍出湘一樣,給湘菜造成聲譽的同時,也正深刻塑造湘菜的新面貌。

是開放性和保守性相互交錯。一、飲食現代化:開放和保守可以並行

以世界範圍內最著名的湘菜「左宗棠雞」為例。《紐約時報》記者珍妮花李在《幸運簽餅紀事:中餐世界歷險記》曾專門追溯左宗棠雞的起源及流傳,她驚人地最後發現,左宗棠雞是20世紀60年代湘菜名廚彭長貴等人在紐約開餐館時發明的。至於味道,李記者這樣描繪:「那味道甜美得就像一首夜曲。它就是那樣的美味佳肴。它能讓你一見鍾情。」試問,這道左宗棠雞以今天湖南人的視角來看,是一道湘菜嗎?然而,左宗棠雞不僅是一道湘菜,而且是全世界聞名的湘菜。更令人驚訝的是,彭長貴令這道菜在全世界風靡起來不過花了數年時間。

基本成型的現代湘菜傳統,具備前現代時期湘菜所不具備的特點,其重要的貢獻即

2015年,8萬份毛氏紅燒肉、腊味合蒸、湘西外婆菜等湘菜產品首次出口非洲,給現代湘菜傳統匯入了一股新的力量。這一事件表明,充分發揮湘菜的開放性,湘菜就有能力也有實力走向世界。然而,不容忽視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如果左宗棠雞這樣的菜餚大規模湧現,湘菜還是湘菜嗎?此時,倒有必要回歸現代湘菜傳統中保守性的一面——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無論走到哪裡,譚延闓都記得湘菜的辣椒、湘潭的醬油;不管如何飛黃騰達,曾國藩和曾紀澤,都忍不住要從家鄉寄送臘肉;更無論走到哪裡,毛澤東都記得湖南的臭豆腐。這正如1946年前後在上海灘頗有地位的湘菜館——九如,該店老闆兼廚師張浩然,每年都要飛往湖南老家採購臘魚、臘肉並親自熬製菌油。

三、湘菜的聲音將傳得更遠

湘菜出自湖南,但它的未來和世界註定不當止於湖南。

湘菜需要發聲,但它的舞台和觀眾可能不全在餐飲界。

的興起,外加文化層面的建構,使得現代湘菜傳統得以基本確立。20世紀上半葉

近幾年,長沙已躍升為新的網紅城市,湘菜也趁勢成為熱門飲食。新傳媒與跨界帶來的威力莫名其妙惠及湘菜產業。但不容否認,在最重要的舞台,米其林、黑珍珠、BEST50餐廳等重要的飲食標杆評選中,湘菜聲音很小,堪稱微不足道。如果將整個飲食比作食物鏈的話,湘菜仍處於食物鏈低端。受眾很廣,名聲很大,但話語權和評價標準明顯地不利於湘菜。

現代化浪潮的推動,湖南地域意識

湘菜,要想發出更大的聲音,要將自己的聲音讓更多觀眾聽見,就必須不斷挑戰舊有的權威,去最高的舞台與其他勢力角逐。湖南,可以是湘菜的大本營,但湘菜的聲音不能僅僅迴蕩在湖南。

連載5期的《現代湘菜傳統的興起》一文至此結束。然而我們相信,有更多的跨界,有更多的連接,開放與保守並行不悖的現代湘菜將迎來更為輝煌的新時代。

長沙餐飲業「春耕行動」
復工學習兩不誤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申報↓↓

—The End—

大家都在讀↓

丨丨報導丨推廣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