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詩社 · 歷史 ·

王勃:我不是什麼初唐四傑之首,我其實是個天才

1



1

古時文人的宴席,不是吃飯喝酒那麼簡單,作詩寫文那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給滕王閣這樣的地標性建築「剪彩」的盛宴,一篇出色的文章說不定會讓作者名垂千古。


宴會主人閻都督想讓他女婿當那個名垂千古的人,與會者也都心知肚明。於是在閻都督請大家寫作的時候,他們紛紛推辭。

「劇本」本該完美,如果沒有王勃。

王勃寫文章,從不絞盡腦汁,從不優柔寡斷,下筆就是千言,而且一字不改,「推敲」這樣的動作,與他無緣。


當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現世時,閻公驚為天人。什麼身份,什麼面子,這時早就拋到九霄雲外,趕忙出來「正視」這位絕頂奇才。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既然永恆難在,那就活得盡興一些,任性一些!


2


六歲,我們還在學漢語拼音的時候,王勃就寫得一手好文章;


九歲,我們還在「熟讀全文並背誦」的時候,王勃寫了《指瑕》一書,專門指出顏師古注《漢書》的謬誤,相當於一個小學生給大學教授挑毛病,還寫成了書


十歲通六經、十一歲跟隨名醫曹元學醫、十五歲上書宰相、十六歲時向高宗獻《乾元殿頌》、十七歲就中了舉......

王勃一路進擊,可謂順風順水。然而老天總是不會一直眷顧他,當了十七年主角,正式進入官場後,他終於遇到了「攔 Land Rover 」。


當時流行一種鬥雞遊戲,皇子之間也經常以鬥雞玩樂。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一時玩心大起,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華,於是寫了篇《檄英王雞文》來助興。


檄文乃是一種聲討文章,政治代表頗濃,王勃以為大展了拳腳,其實是招來禍端。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龍顏大怒,直嘆:「歪才!歪才!」。


要知道,當年王勃寫《乾元殿賦》的時候,唐高宗可是連呼「奇才!奇才!」的。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如此,王勃被趕出沛王府也就順理成章了。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仕途之路,就這樣在半路夭折。


3


王勃一生渴望投筆從戎,卻「無路請纓」,一生與詩文相伴,擺脫了頹廢綺麗的風氣,「長風一振,眾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開一代之風。

而王勃的死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謎團:意外淹死?抑或投海自殺?

我們不願意相信後邊的那個猜測,王勃並不是怯懦的人,需要用死亡來了結一切。實際上他是暢達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所以,我們看到的比較權威的記載,總是這樣的——「渡南海,落水驚悸而死。」


傳說人們路過王勃葬海之地,隱隱約約可聽到海上飄來吟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聲音。那是王勃在反覆吟誦,反覆在彰顯他的魂,他一生的得意。

曾經有個秀才高聲喊道:「雖然你這句寫得非常好,可是還不夠精煉,如果把『與』和『共』二字去掉,不就簡潔多了。」

王勃不屑於回復,海面又恢復了風平浪靜。

對於王勃來說,《滕王閣序》是宿命,更是自我的超越;是一生的濃縮。


王勃有才有志有勇氣,可時運不濟啊,無路請纓,又有誰專為他設榻,可以活躍於英傑之間,快意恩仇。

他只有不斷地寫,不斷地贈別,不斷地激涌胸海的浪潮。


只是,知音難覓,縱然寫出了錦繡華章,也只能獨享。如果無人懂,不如在沉默中度日。故而,王勃在絢爛之處戛然而止,卻回音不絕。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