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珏說歷史 · 歷史 ·

他是歷史上的三姓家奴,將八十多歲的老皇帝活活餓死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借張飛之口挖苦呂布是「三姓家奴」,反覆無常。其實在亂世之中,個人的命運如同浮雲,英雄也有寄人籬下之時,哪怕是張飛的主公劉備也曾到處投靠。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本起於寒微,也效力多人,可他最後竟反客為主,將執政四十多年,活了八十多歲的老皇帝活活餓死。

這個人就是侯景,本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鮮卑化羯人。他出生在懷朔鎮,現在位於內蒙古,在當時就已經是邊鎮。當地民風彪悍,侯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因為左腳上長了一個大肉瘤,行動很是不便,但他揚長避短,練就了一身絕佳的騎射功夫。

,現在位於內蒙古,在當時就已經是邊鎮。當地民風彪悍,侯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開始,他以驍勇善戰而受到北魏朝廷的嘉獎,讓他擔任了邊鎮一名武將。當爾朱榮聲名鵲起之時,侯景果斷的帶著全部人馬投奔到他的帳下。滏口之戰是爾朱榮與葛榮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因為爾朱榮優秀的指揮能力,加上侯景的出色表現,北魏軍以少勝多,生擒了葛榮,鎮壓了這次起義。侯景一戰而升遷至刺史。

不過,爾朱榮一代奸雄,卻最終被北魏孝莊帝設計誅殺。此後,高歡又將爾朱家族族滅,把控了朝政。說起來就兩句話,其實在當時的風雲變幻,形勢莫測。侯景知道自己實力不足,靜觀其變,等到大局已定時,果斷投靠了高歡。

這個人就是侯景,本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鮮卑化羯人。他出生在懷朔鎮

其實,當時高歡、侯景、葛榮等等人都是懷朔鎮的將領,相互之間也很熟悉,高歡知道侯景並不是輔佐之臣,腦後有反骨,根本不想委以重任。但是,當時北魏已經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由高歡控制,西魏是強敵宇文泰把控。對內為了安定,對外為了禦敵,高歡也不得不加封加賞侯景,並交給他十萬精兵。

十多年後,高歡病逝,臨終前交代兒子高澄一定要防範侯景。這個不消他叮囑,侯景歷來就看不起高澄,馬上就造反了。侯景手頭兵也不算特別多,沒法滅掉東魏,便向西魏的宇文泰投降。侯景開出的條件很誘人:手上河南十三州之地都獻給西魏。

宇文泰當然同意,但他也非泛泛之輩,對機詐權變的侯景懷有極強的戒心。宇文泰表示,先派官員接收河南十三州,再讓侯景解除兵權,隻身來到長安。

侯景又不傻,在亂世中這麼白白交出兵權,等於是將頭伸過去讓人砍差不多。他堅決不同意,就在這時候,高澄帶著軍隊步步緊逼。侯景面對腹背受敵的局面,孤注一擲,投降了南朝。

人,可他最後竟反客為主,將執政四十多年,活了八十多歲的老皇帝活活餓死。

此時南朝是蕭衍建立的梁,蕭衍也算馬上天子,從南齊手中篡奪了皇位。此人執政能力、書畫藝術、文化水平等等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他唯一的缺點就在於活得太久。晚年的他就開始昏聵,賞罰不明,忠奸不分。侯景投降之時,他八十三歲,已經老邁糊塗了。

當時就有很多朝臣反對接納侯景,但蕭衍自以為天下盡在掌控,仍然同意侯景來降。投降西魏時,宇文泰年輕精明,算盤打得很好,侯景不敢去。投降南梁時,蕭衍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光不剝奪他的兵權,還封他為河南王、大將軍、持節鎮守壽陽。

哪怕是張飛的主公劉備也曾到處投靠。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本起於寒微,也效力多

這一對半路君臣非常有意思,侯景自然是非常謹慎,他不斷聯合對梁武帝有怨言的諸侯,又不斷向朝廷所要錢財武器。令人奇怪的是,梁武帝蕭衍毫不吝惜,無論侯景要什麼,一律許可。更讓人詫異的是,因為老皇帝答應得太爽快,侯景的使者越發傲慢無禮,胃口越來越大,可蕭衍面對這樣的侯景,依然不放在心上。

最後連侯景都感覺不好意思了,他打算試探一次蕭衍的心思。他假冒高澄的名義給梁武帝寫了一封信,信中提議用侯景自己交換被東魏俘虜的梁武帝侄子貞陽侯蕭淵明。

梁武帝如果信任侯景,就信任到底,可在這一刻,他又選擇了自己的侄子,同意了這封偽信的要求。侯景大怒,起兵造反,他的士兵是南朝招募的,武器輜重都是蕭衍贊助的,現在全部直指朝廷。

」,反覆無常。其實在亂世之中,個人的命運如同浮雲,英雄也有寄人籬下之時,

當然,侯景沒敢打出推翻梁朝的口號,而是要替皇帝清理周邊的奸臣,這就拉開了侯景之亂的序幕。這一戰打了將近一年,侯景這個降將,奇蹟般的殺出一條血路,久未用兵的南梁被這個北方惡狼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他竟然率兵攻入建康,生擒了高高在上的蕭衍。

據說蕭衍聽說侯景已經入宮,並不驚慌,也不逃跑,而是鎮靜的說道:「天下是我打下的,也丟在我手上,沒有什麼可遺憾的。」當他見到侯景時,還對侯景說起他從投降時一千兵卒,到現在擁兵十萬,都是朝廷的恩典,應該約束部下,善待百姓。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借張飛之口挖苦呂布是「三姓家奴

面對這位八十六歲的皇帝,侯景沒有忍心揮舞屠刀,但他將其幽禁,並且限制飲食。最後又病又餓的梁武帝蕭衍去世,死前想喝一口蜂蜜都不能如願。

此後的侯景,作惡太甚,殺戮過多,立過兩個皇帝,又篡位稱帝。不過屁股都沒坐熱就被陳霸先、王僧辯擊敗。他死後,屍體也許受到了歷史上最嚴厲的處置,關於這一些我們有機會再說。

參考資料:《北史》、《梁書》、《南史》、《資治通鑑》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