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悅讀 · 歷史 ·

「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監獄,是成就傳奇的大學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海浪吞噬天才

當南中國海一涌熾熱的海浪當頭打來的時候,王勃的腦海里一定會洶湧起前不久他在南昌筆戰群儒的超讚畫面,那是他南下探父途中一個傳奇的經歷。

那天正逢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洪州都督閻伯嶼剛剛重修了江南三大名閣之首的滕王閣。趁著秋高氣爽之際,閻都督在鄱陽湖畔舉行盛大宴會,邀集當地名流大咖和文藝青年登閣 Range Rover ,把酒賦詩,想把滕王閣的卓絕風姿用詩文展示出來。

宴會開始前,閻伯嶼逐一邀請大咖才俊們賦詩作文,可在場眾人都約好了似的各找各的理由婉言謝絕。原來他們事先得到了情報,知道這次作文競賽隱藏了一個陰謀,就是閻伯嶼早已謀劃好要自己的女婿在宴會上參賽,並要獲得冠軍。因為作為一個文化人,閻都督的女婿孟學士正需要博得文名,以便在未來的江湖上揚名立萬。

就在大家都磨蹭著假裝才華難濟,不敢動筆,都督女婿吳學士躊躇滿志,準備大秀一番自己事先備好的美文時,一個二十出頭的愣頭青卻從末座上站起身,表示自己願意作文一篇,博大家一笑。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所有人都詫異地看著這個不識相的屌絲。私下裡一打聽才知道,這個不識相的愣頭青,名字叫什麼王勃,是南下探父路過南昌的。而閻都督正是給他那同朝為官之父的面子,才臨時邀請來他來陪坐的。沒想到,他卻這麼不給主人的面子。

但事已至此,閻都督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點頭應允。而他的女婿也只好抑制著憤怒,表示願意和王勃同場競技,悻悻然收起作秀的姿態,退到一旁展紙研墨,裝成現想現寫的樣子。

王勃也不客氣,禮貌性地向他拱拱手後,就立即進入另一個考場開筆作文。

比賽開始後,王勃的監考老師為了巴結都督和他的女婿,就派一書童將王勃的答卷一句句實時報告給都督和他女婿等人。

很快,紙條傳來了,上面寫著:王文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眾人面無表情,認為是通常橋段,沒有新意。又一張紙條傳來,寫著:第二句「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眾人開始發出不屑的噓聲……都督女婿的心放了下來,心想這樣更好,要是像原先安排的那樣自己一個獨唱,就是贏了,也不能服眾。

但當寫著「層巒聳翠,上出重霄」的紙條傳到的時候,現場的嘲笑譏諷之聲戛然而止,有人開始小聲讚嘆。再送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紙條時,眾人先是愣住了神,接著便爆發出壓抑不住的掌聲,連都督也不由自主地拍起手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聯霸氣側漏的千古絕對,瞬間就讓都督女婿整個人都不好了,被打回原型般暈倒在自己的考卷前。

王勃則從容不迫地續完後文,收起筆墨,揚長而去,只給看呆了的眾儒留下一個碉堡了的背影。

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圍觀的儒生們感嘆著,他們紛紛拍照、點評,上微博、發朋友圈,一篇名叫《滕王閣序》的美文立馬就被各種社交媒體刷爆了。王勃也一下子將其他詩人甩了好幾條街。而整個初唐詩壇,也因他那屌炸天的勃起,發出了一片尖叫。

(二)天才必須被神話

王勃大約出生於公元650年,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他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組成「初唐四傑」,被尊為四傑之首。按照世間流行的套路,如此牛叉的人物,必須有個神話般的經歷與之相配。

果然,《舊唐書》開始造神了。這部仿佛大唐墓志銘般的皇皇巨著是這樣給王勃樹碑立傳的:

王勃是個神童(呵呵,天才共有的橋段),很小就聰敏異常,六歲時便能作詩為文,且詩文構思巧妙,意境獨特,被他父親的好友、文壇大V杜易簡誇讚為「王氏三株樹」(另外兩株唐詩大樹為詩人王勔、王勮)之一。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成了不可思議的兒童學者。十歲時,便飽覽六經,相當於修完了碩士課程。到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就更不得了了,又從文學轉向醫學,跟隨神醫曹元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醫學名著,並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多有領悟,相當於又獲得了醫學博士……

比這些神童傳說更牛的,還是他那所謂的「未冠而仕」。就是,還沒有戴上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20歲成年束髮戴冠),就走上了為官從政的道路。這倒確實是王勃一生中另一個值得炫耀的牛叉經歷。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十三歲時,王勃決定自下而上開啟自己的仕途,於是從首都長安回到家鄉,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就教當地父母官,探尋步入政壇的門路。第二年,他提升規格,上書大唐宰相劉祥道,直陳政見,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博得劉祥道的讚賞,夸其「此神童也!」再一年,他又通過皇甫常伯直接攀登頂層,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在大唱讚歌中極力抒發自己想成為大唐官員的強烈願望,在皇上那裡掛了個號。十六歲時,王勃通過李常伯再唱《宸游東嶽頌》讚歌一首,接著參加高考,金榜題名,並如願以償地被授予朝散郎官職。雖然這個「朝散郎」的官不大,只相當於現在國家級文聯、作協委員,但一個娃娃就當了朝廷的命官,還是閃耀了驚艷,成就了佳話。

自此,王勃更是自信滿滿,創造力頻發,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賦美文,也奠定了此後在滕王閣里筆戰群儒的堅實基礎。

(三)監獄,是成就傳奇的大學

就像今天要想擺脫屌絲身份,就必須混個碩士、博士裝裝門面一樣,自古以來,一個人要想為自己的人生塗上一層傳奇色彩,就必須進入一所神秘的大學——監獄進修進修。王勃也不例外,雖然這個經歷不是他主動爭取來的。

王勃當上全國文聯、作協委員後,因編寫史書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就寫了一篇感恩的《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反襯沛王鬥雞的勇猛。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惹得聖顏不悅,當即怒下聖旨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於是,王勃被踢出體制內,剛剛開始的仕途毀於一旦。

俗話說「福不雙生,禍不單行」。咸亨二年秋冬,二十一歲的王勃自漂泊地四川返回長安,參加第二次高考。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覺得虢州中藥材豐富,而他又曾是醫學博士,就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因為私交,他就將曹達藏匿起來。可事後又怕走漏風聲連累自己,竟一衝動將曹達殺死滅口了。

結果東窗事發,王勃被判犯了死罪。後幸虧遇到大赦,改為了三年的有期徒刑。

後來,讓年輕的王勃踏上生命歸程的原因,就是他出獄後要去看望遠在交址(今越南)做小官的父親。而他的父親之所以被貶到邊遠蠻荒的熱帶,就是因為受他犯罪的牽連。

不過,歪打正著的是,經過監獄的錘鍊,出獄後的王勃經歷更豐滿了,詩文更出彩了。難怪人們很多人说「監獄也是一所大學」,因為在形形色色的犯人身上,有鐵窗之外所學不到的人生內容。所以,世界上很多領袖人物,都要到監獄裡去升華自己的生命,去增加自己的榮光,去獲取被崇拜者神化的傳奇經歷。

(四)沒去天涯,他還是我們的鄰居

王勃去了天堂已有1341年,但他那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來沒有在人間終止傳唱: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經常被那些不善表達,或性情懶惰的草根們在送別親朋時引用。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那些不善於表達,或性情懶惰的草根們在送別親朋時特別喜歡引用這兩句詩呢?

我們先來看看它與另一首也非常著名的送別詩有什麼不同。那就是王維的《渭城曲》,其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常被送別的草根們引用。但兩詩的意境截然不同:王維的充滿不舍與擔憂,王勃的則明擺著情願和放心,有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的樂觀與從容。

王勃的詩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跑到哪裡我們都是知心朋友,走得再遠我們也像隔壁鄰居。」多麼快樂健康的心態啊,全無送別詩慣有的沉重與傷感,散發的全是朝氣蓬勃的陽剛之氣,就像昂揚向上的初唐氣勢一樣。

讀這首送別詩,感覺詩人自己也從沒去過什麼遙遠的天涯,而只是在作一次長假旅行,好像過不了幾天就會回來繼續做我們的鄰居似的。

(五)大海吞不掉朝陽

從滕王閣轉身而去的王勃,在將一群驚愕的儒生拋在身後後,繼續南下,去看因他而遭貶遙遠交址(今越南)的父親。但波濤洶湧的南中國海沒有成全他的孝心,而是以一涌熾熱的海浪覆蓋了這個曠世天才。

那一年,是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王勃只有二十六歲

我想,當那涌作惡的海浪退卻後,海面上應該迴旋起了無盡的唏噓和嘆息吧。

也有人猜想他是「自沉於海」,也即自殺的,就像千年之後,在山海關臥軌的另一位年輕的詩人海子一樣。

我也願意這麼想。因為某些天才詩人,就像希臘神話中為人間盜取聖火的普羅米修斯,一旦聖火在大地上燃起,他便覺得自己的使命完成,生命就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下去了。

據說,在《滕王閣序》到處刷屏的時候,唐高宗也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這篇熱文。當他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激動得把手機一扔,拍案喝彩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並馬上喚來太監詢問:「朕當年因鬥雞文逐斥了這個王勃,是朕之錯了。現在,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失望得一屁股坐回龍椅,自言自語地嘆息著:「可惜,可惜,可惜了!」

想想,連皇上都肯為他站台的人,該是多麼大的腕兒。

也許,作為生命,王勃只是一現的曇花。但作為詩人,他則像一輪光芒四射的朝陽。而朝陽是不會被大海吞沒的。雖然他的生命,沒能像他的名字那樣長久地勃起下去,但初唐的詩壇,卻憑藉他的名字而愈發堅挺地勃起了,並由此誕生了許多朝氣蓬勃的新生命。

是的,有時候命運就像一個玩笑,一涌海浪一瞬間造成的錯誤,就可以鑄成千古之恨,即便用一千年的時光也難以挽回。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