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文化產業 · 旅遊 ·

戴斌:旅遊服務質量的最後一公里沒有打通

論壇」和「2019重慶文旅大數據發布會」,並為論壇及發布會做主旨演講。他

中經文化產業

8月26日,2019年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開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出席了「首屆中國(重慶)智慧文旅高峰論壇」和「2019重慶文旅大數據發布會」,並為論壇及發布會做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越是科技進步,越是要強調和重視一線員工的價值。現在,一線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已經成為旅遊質量這個木桶上最短的板子。發言全文如下:

經過智慧旅遊的十年洗禮,移動通訊、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已經成為業界會議和政府文件必談的關鍵詞。

文化和旅遊部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和數據應用,支持重慶等旅遊數據分中心、攜程等聯合實驗室和研究基地的建設。定期發布的三大旅遊市場、假日旅遊和鄉村、紅色、扶貧等專項數據,在形勢研研判、資政建言和引導輿論等方面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5G、區塊鏈、生物工程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政府和業界對旅遊大數據的需要與日俱增,而研發、建設和應用主體的增加,數據的規模化生產和質量提升、數據價值的挖掘和數據倫理的建構,都在切實推進大眾旅遊新時代的大數據理論和統計工作體系的創新。

會在重慶開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出席了「首屆中國(重慶)智慧文旅高峰

浙江烏鎮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裴小閣 攝

大數據正在成為各級政府謀劃旅遊發展,制定發展規劃,加強市場監管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

過去各地發展旅遊,主要是講資源,講山川秀美、人傑地靈,講領導如何重視,講旅遊發展大會和高規格文件。進入大眾旅遊新時代,遊客要美麗風景,更要美好生活,都市旅遊目的地的公共文化、商業環境和生活方式都成了新型吸引物。

現在發展旅遊,只談山山水水和歷史人文恐怕不行了,得見物見人見生活,得下大力氣研究市場。我們給的得是遊客要的,否則就是一廂情願嘛。怎麼研究市場?還是那句話,話語千言,不如數據一組。

從中央和省級層面做年度工作計劃、五年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哪怕只是季度性的文化消費和旅遊經濟運行分析,都需要涉及投資、創業、科技、國土與海洋、服務貿易等維度,都需要大量的統計工作和數據分析做支撐。

上周在蘇瓦與斐濟國家儲備銀行經濟部門進行工作研討,他們對涉旅遊統計工作的重視和團隊的專業能力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旅遊要發展,統計要革命」有著深刻的理論內涵和廣泛的現實意義。

現在政府機構特別是上海、重慶、福建等地,在數據生產的頻率、豐度和結構化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基本上能夠滿足輔助決策和引導產業的現實要求。

大數據正在成為旅遊產業從高速度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宏觀研究機構對客源地和目的地市場態勢的周期性監測,商業數據公司對消費結構、消費行為,以及投資、經營等財務信息的研究,對旅遊集團的戰略規劃變得更像是經濟學的博士論文答辯。

相對於企業家的經驗管理和經營團隊的避險決策,大數據可以幫助旅遊投資機構、旅遊集團和大型涉旅企業建立進取型的專業決策體系。無論是介入旅遊目的地宣傳推廣和市場促銷,還是輔助旅遊企業的戰略決策和產品研發,都離不開統計、計量和數據,特別是自主生產的數據支撐。

經由專業統計的大數據分析,

企業可以發現沒有被滿足的市場、正在形成的新需求,

可以完善和創新商業模式和生產方式,

可以改進產品研發、量產和傳播模式。

這些工作做好了,旅遊經濟的增長方式才可能從資源驅動型轉向要素驅動型,才可能發揮科技、資本和文創新合力,促進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各大市場主體的研究機構和數據中心建設情況來看,還處於平台搭建和人才培養的初級階段,距離日本松下的「政經塾」、美國的貝爾實驗室、阿里的湖畔大學等標杆,我們在核心研究團隊、數據生產體系、協同實體業務等方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8月26日,2019年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

古北水鎮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毛雅誼 攝

大數據正在成為遊客消費決策和消費評價的重要因素,正在成為影響消費行為和品牌建構的關鍵指標。

南太平洋島國調研期間,斐濟玫瑰假日的亞倫總經理告訴我,過去遊客去哪裡,看國旅總社、中青旅的產品手冊,後來看攜程、途牛推薦什麼,現在呢?遊客跟著時尚買手、流量明星和影片直播走。沒有大數據,旅行商連遊客在哪裡、需要什麼、關注什麼都不知道。為此,他們與中國的阿里、網站合作,建立了移動網際網路支付系統,建立了社交互動平台和數據化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以便與中青年遊客進行互動溝通。

海外旅行社都能夠感受到的危機與變化,國內同行應當有更強的切身感受才是。在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理念指導下,美團點評、字節跳動、快手等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基因的公司正在謀求對旅遊業的戰略進入。而谷歌、領英、INS等國際網際網路平台,憑藉其龐大的用戶數據以及對消費市場的洞察力,要進入旅遊目的地全球營銷、廣告創意和商業諮詢等細分領域,也並不是件是困難的事情。

大數據將重構文化資源和旅遊市場,一個「數字旅遊」的時代正在來臨。

我們已經從理論上說明了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確定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指導思想和規劃思路。

隨著更多文化消費、文化公共服務、文化遺產、文化產業數據的公布,已經完成了市場化進程的旅遊業與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必將進入一個加速融合的進程。

8月1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首次發布了國民文化消費報告,發現了民眾對文化的消費訴求已經超過了對物質的消費訴求,發現了願意對文化需求付費的比例在增長,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文化消費市場和現代文化產業。

連續四十多個季度對旅遊經濟運行體系的監測,以及對全國遊客滿意度的調查表明:傳統的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仍然是遊客的剛性需求,但是已經成為保健因素而非激勵因素。也就是沒有這些資源和景區不行,但是只有這些資源已經不能再有效提升遊客的滿意度了。

從供給側看,傳統的旅遊資源、資本和技術要素邊際報酬率已經處於衰減期,急需要加強數位化轉型。「十四五」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模要重點研究如何用好公共文化的存量資源和旅遊市場的增量投資,在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理論指導下,讓老百姓有得游、游得起、玩得開心,推動旅遊產業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大數據基礎建設和市場應用將從激情走向理性。

隨著5G的商用進程的加快,萬物互聯的時代開始到來,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數據將為現實。行政、市場和消費主體對大數據肯定會更加重視,與此同時,對數據的迷思也將會隨之破除。在概念處於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的階段,其受眾和影響力有限。隨著大眾化傳播,概念進入市場導入期,投資和研發活躍,商業和行政力量加速聚集,會讓身處其中者陷入迷思狀態,甚至言必稱大數據。

概念得到普及並受公眾所接受以後,大數據的應用將會更理性,更加重視平台、團隊、技術、專利等基礎工作,更加強調對宏觀決策和市場主體的應用價值。高校和企業隨便掛個牌子,一夜之間就成了旅遊大數據中心,就以「白皮書」「藍皮書」的名義發報告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國家、地方和旅遊企業對數據越是重視,我們越是要以理性務實的心態做好黃仁宇先生所說的「數目字」管理工作。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基礎工作,都需要有智慧和耐心,專業團隊的培養和知識合作網絡的構建決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的事情。

中經文化產業

烏鎮遊客服務中心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毛雅誼 攝

大數據將成為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現實主動能,市場主體將成為新時期數據倫理建設的關鍵角色。

現在,政府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旅遊集團都在成立自己的大數據中心,也在發布各種各樣的數據。這是好事,說明大家重視,但是不能只是滿足於發報告和搶話語權。如果不能為企業的投資、生產和管理帶來切切實實的動力,旅遊大數據是走不遠的。

杭州的深大智能、上海的創圖、北京的旅圖、大業漫奇妙等深耕文化和旅遊領域的數據公司已經在內容創造、生活引領和產業賦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旅遊集團20強和旅行服務、旅遊住宿、旅遊購物、旅遊娛樂等領域的傳統業態也要跟上來,搶占數字旅遊時代的數據制高點。

與此同時,也要高度關注旅遊大數據的產業安全和數據倫理問題。數據是國之公器,是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共性技術,戰略平台、核心技術,以及涉及消費、市場和投資的重大資料庫,以及數據生產的主動權和數據傳播的話語權,都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以保證其公益屬性。針對已經出現的數據壟斷、信息孤島、消費隱私泄露等數據倫理問題,有必要引起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和數據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並拿出切實的措施引導市場主體踐行社會責任。

越是科技進步,越是要強調和重視一線員工的價值。

無論怎麼強調科技和大數據在旅遊產業中的重要性,都不要忘記人的連接是最好的旅行,服務永遠都是旅遊業的靈魂,也是經典價值之所在。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文化的創新,導遊、講解員、演藝人員、廚師、餐廳服務員、派車駕駛員等一線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已經成為旅遊質量這個木桶上最短的板子。

我們可以在短期內抖紅一個景區,甚至一座城市;可以坐在漫咖啡的落地窗前,在秋日的午後寫好最動人的文案;可以使用人工智慧跑出海量的數據,計算出88天環遊世界的最優路線及其價格。那又如何?千里萬里地到達地目的地,出了航站樓,一個黑著臉、只想著帶你去購物店的導遊,完全可以幾秒鐘之內就把你對「詩與遠方」的美好想像打回原形。經歷了資本的攻城略地和技術的高歌猛進之後,是認真審視旅遊業底層器件,並給予應有的專業價值和職業尊嚴的時候了。

從「中國服務」到「工匠精神」,倡導了這麼些年,效果如何呢?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公共文化投入越來越大、創業照耀旅遊星空的、政府對市場秩序空前重視的今天, 5 A Class 景區、五星級酒店、上市公司、在線旅行商、民宿、購物店等不同類型市場主體負面輿情不斷,天價魚、寵物蚊子、雪鄉事件、境外安全事故等各地旅遊形象一再被黑,說明什麼?說明旅遊服務質量的最後一公里沒有打通,「工匠」都沒有呢,又哪裡來什麼「精神」。

工匠靠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更要靠制度保障。經常會聽業界朋友說過去,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導遊和服務如何如何,不由得生出今不如昔之感來。從宏觀層面做理性研判,個案是沒有意義的,你可以舉出若干今不如昔的例子,他也說明更多今勝於昔的場景。更重要的是對現象的解釋,是要找出中國服務和工匠精神背後的驅動因素並培育之、優化之。

工匠也是人啊!是和企業家、科學家、管理者一樣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同樣需要工資、獎勵、福利和人力資源激勵措施。過去二十年,伴隨著國民旅遊市場的高速增長,資本、土地、技術等要素報酬率隨之水漲船高,一線員工的綜合收入和獲得感卻沒有相應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旅遊供給側改革不是不僅要改發展方式,更要改分配方式。

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廣泛的技術應用、人力資源的持續提升、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分配製度,是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也是旅遊供給改革的理性支撐。旅遊統計和數據工作者團結起來,為小康社會旅遊夢而努力奮鬥!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