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在前 · 文化 ·

文水流芳庶人之孝——井岡山文水孝子坊

井岡山文水村有一座孝子坊,修建至今已有280年。文水村,又名小水村,自公元952年李氏在文水立基以來,建村至今已有1070年歷史,是井岡山上文脈悠長,頗具盛名的千年古村。它坐落在石獅口與麗洲之間,是一處環山繞水的山間盆地,村前正面相對的是常年雲蒸霧藹的古剎仙壇鵝嶺山,後靠層巒疊嶂的峰巔美女形,右接鳳凰仙山,東連鐘形山,南鄰流泉墨汁水,西有獅子石山,北以雙石看大門。

文水村孝子坊建於清乾隆六年,以紅色石材建成。歷經滄桑後,如今早已破敗不堪,散落於塵世,如同風前殘燭的老人,卻依然用最後的身影倔強地守衛著古老村莊的孝德高地。族人們回憶數十年前其外觀高大雄偉,古樸莊嚴,透射著肅穆浩氣。主體建築由四個基座,四根石柱,三根橫樑搭建而成,分為一個正門、兩個側門,正面中門上刻有「聖旨」,下有匾書「孝子坊」「綸音」等字樣。橫樑上刻有石虎,石獅子,鯉魚躍龍門,麒麟斗金鳳等等,輔物有鶴舞虎池,龍虎相爭,八仙騰雲駕霧,二十四孝圖,透花窗欞,鐵鉤銅鈴,飛脊挑檐等,形神兼備,浮雕花紋圖案栩栩如生。

李氏族譜記載,建築孝子坊時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歷經了千辛萬苦。因為孝子坊全是用紅石材、靠石匠打造而成,是由近百塊大小不同石塊拼立而成。四根大柱子每根約有一、二噸重,四個底座都有上千斤,由於沒有現代這樣的運輸工具,完全靠縴夫用船從幾百公里以外逆水而上運來的。文水河水量細小,水源不夠,當石材運入小河時因水小始終無法起運,延誤了相當長的時日,終於有一天突然在一夜之間下起了傾盆大雨,河水暴漲,才把石材運入文水。

自古以來,中國社會都是以「孝悌」傳家。據史書記載,古代統治者非常重視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教育,每地立孝子坊有都著嚴格的資質審查,必定要德行出眾、師出有名。因為這是封建禮教的根基,所以孝子坊的擁有者無疑就是當時中國道德標準下的模範。這位文水孝子,正是乾隆年間的孝子——李慶蕃。

李慶蕃,字衍萬。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從小就是全村的驕傲,勤奮好學、十分聰明,對長輩、父母百般孝順,知書達禮,富有理想抱負。他早年在外求學,後因吳三桂謀叛騷擾,不得已才棄學回家力田耕種。雖為一介庶人,但他從沒有放棄過對學問的追求,懂得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將更多希望寄托在村族的孩子身上,自籌資金在家鄉修建書院、辦起了學堂,並且在學堂中制定了各項制度,獎罰分明。不僅如此,他還樂於做善事,帶領村民修橋鋪路,自己雖不富裕,卻經常濟貧扶弱。遇見欺凌百姓之人,他匡扶正義,見義勇為。他以言傳身教影響和教育子孫孝道為上。孝子李慶蕃對年邁父母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感天動地。冬天的山區寒氣逼人,他擔心父母體弱氣虛,無法安睡,便夜夜先為父母以身曖被,而後再讓他們入睡。夏天他發現總有蚊蟲叮咬父母,心疼不已,就以赤身先餵飽蚊蠅,再讓父母安睡。更讓人感動的是,母親的大腿生有疽瘡,久治不得痊癒,他便每天以口吸其毒液、敗其血膿,直至疽瘡完全痊癒。濃濃的孝子之心傳遍四方,撼至朝廷。為表彰他的孝道功德,皇帝下旨在文水村敘倫堂前樹立孝子坊以示榜樣。後來他的兒子李錫、李鐸為「旌表孝子李衍萬」,特建「李衍萬翁祠」,取名「秉德堂」,並將父親的孝德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在歲月的蹉跎中,文水孝子坊因年久失修,主體建築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塊塊雕刻精美的紅石柱,給後人立下忠孝道義的訓誡。在它的注視中,文水的子孫後代恪守孝義,延續家風,把尊老愛老之事做到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無怨無悔,令人敬佩又羨慕。文水村村組長李小勇,和60歲的父親李元龍一同照顧87歲的奶奶,父親每天為奶奶洗衣做飯,他則負責一大家人的生計。他說:「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讓奶奶在活著的時候過得好一些。」村民李三民,曾經在福建打工,有豐厚的收入,因為母親年紀大了,需要照顧,他毅然回到故鄉,扛起了作為兒子的責任。他說:「母親養大我們不容易,現在老了,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報答她。」村民李時斌,自從父親因腦梗癱瘓在床後,他便成為了父親的「家庭醫生」,成為了母親的「靠山」,晚上與父親同住一間房,悉心照顧,白天買菜做飯,事無巨細。他說:「其實誰都有難處,都有不如意,但父母身體不好時,他們更苦,更需要我們關心。」文水村還有很多走出了村莊的優秀子弟,比如李學烽、李尚清、張永忠……他們雖然工作繁忙,但依然對父母孝順有佳,盡力照顧好他們,讓他們真正享受到兒孫繞膝,安享晚年的幸福。

庶人之孝可分為:身孝、心孝和志孝。身孝就是在物質生活上供養父母,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心孝就是讓長輩心情愉悅,讓他們放心;志孝則是讓長輩的晚年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老有所為。在今天的文水村看不到孤寡老人,因為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甚至老有所為,年輕時他們用好家風教育了自己的孩子,現在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尊敬、認可和傳承。而每一個生活在文水的村民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父母盡孝,不為歌功頌德,只為後人做榜樣。

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飲水思源,對父母胸懷感恩敬孝之心,進而知盡孝不忘本,是為孝道之本。文水孝子坊早已將古老的孝義刻在身上,融入土地,感召血脈,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滋養了一方鄉人的忠孝信仰,庇護了一村根脈火種的生生不息,傳承不滅。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