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臉譜 · 歷史 ·

如何評價譚延闓?

譚延闓差一點就成了宋美齡的丈夫,這是民國小報喜歡津津樂道的最大的花邊新聞。是否是事實,不得而知。不過,有人這樣評價譚延闓,說他最大貢獻就是讓湘菜成了名,理由是譚延闓曾說:「吃喝嫖賭,人生四大嗜好,嫖賭與我無緣,吃喝在所不辭。」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又是民國風雲人物,他的愛好往往跟風者甚眾,所以,譚延闓好湘菜,湘菜因此聞名天下。

這可能是伴隨著譚延闓名字的一個坊間「段子」,整體來說,湘菜可能比譚延闓的名頭更大,不是譚延闓成就了湘菜,或是湘菜成就了譚延闓。當然,這亦是笑談。不過,論清末民初的風雲際會的人物,譚延闓絕對算得上名頭很響的一個。他與陳三立、譚嗣同三人並稱為「湖湘三公子」;還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為「維新四公子」。由此可見譚延闓在清末民初對政治的影響,和因為這種政治影響帶來的個人聲譽之高。

1880年,譚延闓出生於父親譚鍾麟在杭州的官邸。1893年,他在湖南長沙參加了童子試,考中秀才。1902年參加鄉試,中舉人。1904年,譚延闓參加了清朝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在會試(省試)中考了第一名,成了名動一時的會元,隨後參加了殿試,被列為二甲第35名,賜進士出身。

學問和才具上是一等人才,這是毋庸置疑的。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曾稱譚延闓為「奇才」,讚揚他的書法:「筆力殆可扛鼎。」舉進士後,譚延闓被朝廷任命為翰林院編修官,隨後返回家鄉湖南,任過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監督、明德學堂總辦等職。1906年,清政府決定在北京籌辦資政院後,譚延闓約起一幫人成立了「湖南憲政公會」,開展君主立憲活動。1909年,湖南咨議局成立,他被推為議長,從此成為了湖南立憲派的首腦人物。

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率新軍舉行了長沙起義,建立了湖南都督府,二人自立為正副都督。以譚延闓為首的立憲派,則成立了湖南都督府參議院,譚延闓被推舉為院長。後都督府成立軍政、民政兩部,譚延闓任民政部長,總攬湖南民政事務。同年,譚延闓策動新軍發動武裝政變,殺了焦達峰和陳作新,咨議局推舉譚延闓繼任都督,從此,他成為了湖南都督,獲得了湖南政權。

1912年,譚延闓加入了國民黨,又被袁世凱任命為正式的湖南省都督,權力如日中天。1913年,他參加了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獨立,因此袁世凱撤銷了他的湖南都督一職,譚延闓只得離開湖南,寄居上海、青島等地。

1916年,程潛進攻長沙,趕走了當時的湖南都督,隨後,北洋政府又任命已經投靠北洋政府的譚延闓為湖南省省長兼督軍,譚延闓第二次執掌湖南政權。1917年,北洋政府免去了譚延闓湖南督軍一職,他不願意當空頭省長,辭職而去。後在桂系軍閥的幫助下重返湖南,任湖南督軍、湘軍司令、湖南省長,第三次執掌湖南政權。1920年再次被湘軍總指揮趙恆惕驅趕下台。

1922年,譚延闓再次加入中國國民黨,重新投靠孫中山。1923年隨孫中山到達廣州,任大元帥大本營內政、建設二部部長。後被孫中山任為湖南省省長兼討賊軍總司令,率部入湘,討伐趙恆惕,失敗回廣州。

此時,譚延闓已經掌握了一支1萬多人的軍隊,受到孫中山的重視和重用,任為湘軍總司令兼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後率軍北伐,任建國軍北伐總司令,進軍江西。廣州政府成立,他出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兼軍事委員會委員,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兼軍長,授上將軍銜。

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汪精衛出國,譚延闓曾任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和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1930年秋,譚延闓因腦溢血在南京去世。對於譚延闓的為人,褒之者稱他為「民國一完人」,貶之者稱他為「政壇不倒翁」。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